急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腹胀影响因素及疼痛管理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急性脊柱骨折;术后腹胀;疼痛管理
正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需要将该部分患者按照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对照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需要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年龄介于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5±3.14)岁,患者男女比列为(25:20);而观察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管理,患者年龄介于24~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69±2.47)岁,患者男女比列为(26:19),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较小,不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针对此次参与研究的对照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方法,需要对患者运用疼痛自量评估表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分为无痛、轻微疼痛、重度疼痛三个标准,评分介于0~10分之间,疼痛状况越严重分值越高。对于疼痛耐受性低的患者,可以肌内注射特耐40mg[1]。而观察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管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1)术前评估,在手术开始前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综合全面评估,其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心理、健康史、用药史、年龄、性格以及疼痛值等,根据具体评分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疼痛指导,从而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2)术后疼痛干预,大部分患者麻药消散后会出现剧烈疼痛,进而会引发胃肠功能紊乱、消极情绪等,降低手术治疗效果。为了降低患者疼痛感,可以在手术后3天向患者注射特耐,注射剂量为40mg,每12h注射一次。如果患者术后疼痛可以承受,可以适当减少注射剂量。手术后3天可以调整为口服止痛药物西乐葆,服用剂量为200mg,需要连续服用7天。(3)放松疗法,可以指导患者对其进行腹部按摩,从而缓解患者腹部疼痛状况。还可以适当在病室内播放轻音乐,放松患者心情,转移患者疼痛注意力。
1.3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数据评价以腹胀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为主要评判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脊柱骨折患者研究数据需要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为计数资料,腹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使用(%)来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
表 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分)(`X±s)
组别  | 术后12h  | 术后24h  | 术后48h  | 术后3d  | 术后5d  | 
观察组  | 6.14±2.01  | 5.22±0.84  | 4.89±2.04  | 4.62±0.68  | 4.31±1.02  | 
对照组  | 7.56±1.45  | 6.45±1.24  | 5.53±1.21  | 5.21±1.13  | 4.76±1.36  | 
X2值  | 4.368  | 2.345  | 2.697  | 2.364  | 1.456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表 2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对比(%)(`X±s)
组别  | n  | 腹胀发生率  | 护理满意度  | 
观察组  | 45  | 3.24  | 95.46  | 
对照组  | 45  | 14.25  | 83.69  | 
X2值  | 2.364  | 6.248  | |
P值  | <0.05  | <0.05  | <0.05  | 
2. 讨论
本次研究对急性脊柱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疼痛管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采用疼痛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出现该种状况的原因是疼痛管理可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评估,适当调整手术注意事项,术后进行针对性疼痛护理。此外,实施疼痛管理后,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运用疼痛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腹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小舟,胡雪萍,徐静. 急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后腹胀影响因素及疼痛管理效果分析[J]. 浙江医学教育,2018,17(03):28-30+39.
[2]徐章猛. 耳穴压丸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效果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