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术后患者的综合改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置管;PICC标准护理;服务质量;并发症
正文
近几年,伴随医疗技能逐步发展,社会经济不断发生改变,各类疾病的医疗方法逐步增多,PICC置管为医学技术中应用的新方法,临床应用广泛。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为临床当中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其锁骨肌经过上下静脉进入到右心房当中,此操作需要相应的技能及经验,应注重术后维护及护理,使留置时间延长,为其结合相应的临床利用率[1]。PICC置管可能引发药物直接进入到大静脉当中,在血液当中稀释,预防药物刺激血管,使其中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减少,并能够减少反复穿刺。长期导管插入术患者会存在导管堵塞、导管脱落以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及治疗造成影响一定的方面,导管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护理干预。本次将PICC标准护理理念应用在置管治疗患者当中,分析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对于经PICC治疗的患者抽取90例。纳入标准:符合PICC置管条件,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单双号法为患者分组,参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21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66.84±0.22岁,年龄;分析组:男患者共有23例、女患者22例,均在21-77岁,平均66.77±0.29岁,对于此次入组的患者一般资料实施比较,两组为P>0.05,则表示分组合理。
1.2方法
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首先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结合维护,确保病房内通风情况良好,温度适宜,使患者住院过程中保持安心及舒适。病房内每日护理人员为其进行打扫消毒,预防细菌滋生。初期入院的患者应进行入院资料填写,并核对是否具备用药过敏史、家族史以及药物依赖史,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应为患者安排干净房间,如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手术及用药配合,并做好急救。饮食过程中,应依据患者的自身禁忌状况及基础代谢,每日三餐为其进行卡路里、蛋白质摄入量确定,保证营养平衡,身体健康。
分析组应采取PICC标准化护理:①皮肤护理:为患者针刺后护理人员应对于针刺部位进行严格监测,并对其周围皮肤的发红、肿胀以及其他症状进行观察,如存在病变及炎症应及时结合治疗,如患者病情严重应告知医师为患者拔管,预防皮肤严重恶化。②辅助材料处理:利用PICC导管插入术的患者应在增加的入口位置为其应用透明的医用辅料,辅料应做到定期更换。在管道部位放置24小时后进行敷料更换。通常情况下,敷料每周进行一次更换,如患者产生意外断裂以及具备特殊要求应立即结合敷料更换。应用在日常换药的正压接头以及肝素帽也需要一起更换。护理人员需要指导家属及患者对于针孔渗血情况进行观察,并对粘贴的敷料是否稳定进行检查,如存在异常需要及时通知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对其症状结合处理。③导管管理:护士以及医生每日应对于导管的位置是否偏移进行观察,其中固定的针头部位是否具备稳定特征,应采取正压接头调节,避免产生导管脱落,为患者再次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对于穿刺部位进行有效消毒,针对患者结合输液速度调整,如发现导管下降速度减慢,护理人员应检查是否具备导管堵塞以及血管堵塞。④护理人员以及患者应结合有效沟通,为家属及患者进行疾病介绍,并说明这些因素病因,了解预后注意事项以及治疗要点,向家属、患者说明自我护理的重要方法,更有利于护理人员在繁忙过程中无法顾及患者时预防导管不慎脱落以及情况严重。⑤导管冲洗:冲洗导管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残留物,应预防药物代替间隙中的药物残留之间融合,对于药物的特殊性进行影响,如注射不相容的药物及液体护理人员应消除两种液体之间的比例,人白蛋白、氨基酸、细胞毒药、血浆等。⑥护士长每日对于护理人员是否规范操作进行检查,并注重操作技能,对于其是否封管以及冲洗的脉冲技术进行判定,判断其是否产生无菌操作,周围环境有无符合标准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护理研究指标:情绪控制评分、并发症(静脉炎、血栓、感染、导管堵塞)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分为置管护理、维护安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总分100分,分数高为护理服务质量高。情绪控制评分分为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分数低表示情绪状态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PICC标准护理应用效果为患者实施SPSS23.0进行分析,n,%表示并发症(静脉炎、血栓、感染、导管堵塞)发生率,卡方对其进行指标检验,情绪控制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利用(
)表示,t进行检验,比较结果为P<0.05,则为其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2.1分析组、参照组情绪控制评分比较
护理前,分析组、参照组情绪控制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分析组、参照组分数均下降,分析组分数下降更加明显(P<0.05),见表1所示:
表1分析组、参照组情绪控制评分比较(
;分)
组别  | 焦虑情绪评分  | 抑郁情绪评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分析组(n=45)  | 70.35±2.22  | 33.25±2.47  | 71.62±2.74  | 35.14±1.45  | 
参照组(n=45)  | 70.42±2.17  | 42.51±2.35  | 71.13±2.47  | 42.12±1.64  | 
t值  | 0.1512  | 18.2200  | 0.8910  | 21.3894  | 
P值  | 0.8801  | 0.0000  | 0.3753  | 0.0000  | 
2.2分析组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分析组并发症(静脉炎、血栓、感染、导管堵塞)发生率相比于参照组更高,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分析组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静脉炎  | 血栓  | 感染  | 导管堵塞  | 发生率  | 
分析组(n=45)  | 1(2.22)  | 0(0)  | 0(0)  | 0(0)  | 1(2.22)  | 
参照组(n=45)  | 2(4.44)  | 2(4.44)  | 4(8.89)  | 1(2.22)  | 9(20.00)  | 
X2  | -  | -  | -  | -  | 7.2000  | 
P  | -  | -  | -  | -  | 0.0072  | 
2.3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分析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3所示:
表3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S;分)
组别  | 例数(n)  | 置管护理  | 维护安全  | 操作技能  | 服务态度  | 
分析组  | 45  | 88.32±2.26  | 91.34±3.28  | 94.23±0.97  | 90.27±1.24  | 
参照组  | 45  | 74.24±2.27  | 82.34±6.87  | 85.24±1.46  | 82.49±1.29  | 
t  | 29.4865  | 7.9305  | 34.4048  | 29.1672  |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3. 讨论
PICC置管属于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全称,其导管当中由静脉刺入患者的手臂、心脏附近大静脉,并结合导管为患者实施用药治疗方法。传统穿刺为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为对于穿刺操作人员的整体技能要求较高,如反复穿刺患者的皮肤会受到损害,穿刺疼痛程度明显增加。静脉给药过程中如穿刺部位未实现妥善固定会产生药渗,其中的药物会对患者的皮肤组织造成影响,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PICC置管能够积极预防上述问题,新的临床问题主要为患者没有重视PICC置管的临床治疗,使其配合度不佳,治疗依从性减弱[2]。同时,PICC置管容易引发导管阻塞、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临床当中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详细对于治疗方法进行了解,每日配合护理人员及医生进行治疗,如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佳,会存在不良心理。为进一步提高PICC置管的整体效果,可针对患者结合静态医治,使PICC的医治作用提高[3]。现阶段,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将PICC导管刺进术的数据为患者进行讲解,同时,利用理解的语言详细进行移植方法介绍,使患者了解PICC置管的合作重要性及好处,并引导其认真合作,改善病情,进一步提高家属及患者对于PICC置管的重视度,并注重加强干预。实施护理过程中,许多患者存在被拒绝、退缩、热情下降等。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思改变能够精确了解,对患者的内心疑虑能够及时回应,并为其介绍以往的成功案例,使患者能够树立疾病战胜信心。由于许多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存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引发治疗依从性较差,造成的并发症产生。护理人员应做到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内心疑虑减轻,提高治疗信心[4]。相关医护人员应做到用心对待患者,由于PICC置管应用过程中为患者建立新的静脉输液通路,可使其反复穿刺引发的损伤情况减少。近几年,伴随我国护理技术逐步发展,静脉置管操作下PICC置管标准护理流程广泛在临床中应用,结合合理化的维护能够使患者应用PICC置管平均用时逐步延长,使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更加了解,进一步提高自护能力,促进护理人员的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积极改善护理质量,更加综合专业的判断患者的症状,改善其不良行为[5-6]。
本文研究显示。分析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相比参照组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并发症(静脉炎、血栓、感染、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分析组情绪控制评分相比参照组更低(P<0.05)。
综上,PICC标准护理能够使置管术后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杨海红,黄玲,戴莉,等. 专科护士团队实施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全周期管理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3):2155-2159.
[2]廖细红,李梅娟,万丽. 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PICC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9):4280-4281.
[3]窦庆杰,徐阳,吴爱珍. 基于医联体模式下同质化护理在社区医院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护士进修杂志,2021,36(18):1712-1715.
[4]郭新颜,王圆圆. 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1):194-195.
[5]陈翠,庄海花,张允,等. 三级防护标准下一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体外膜肺氧合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护理[J]. 海军医学杂志,2021,42(03):301-303+328.
[6]王怡,姜凤娅. 延续护理方案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4):91-93.
作者简介
姓名: 朱恕洁,性别: 女,民族: 汉,出生年月: 19910601,籍贯: 贵州,学历: 本科,职称: 主管护师,研究方向: PICC置管术及护理。
...

